인물
문집
서원
누정

 

문집편 -寒岡集 -

 

 契會立議

一 約中規目 一從呂氏之舊 不可諉以古今異宜
一 如有願入約者 告于直月 直月告于在坐 必衆許然後 書于籍而入之
一 道里在三十里內者 每月朔來會 三十里外者 唯赴孟朔 其間或能逐朔來預則尤善
一 會日相聚 須及早朝 若後生少年 則宜先來詣 毋後尊長
一 或非衆所共知切迫不得已之故 而假托不參者 論如犯約之過 書于籍
一 讀法訖 參講朱子白鹿洞規
一 會日 須相考一朔所習之業 學者一日有一日工夫 一月有一月工夫 ○呂氏學規 肄業當有常日記所習于簿 多寡隨意 如遇有幹輟業 亦書于簿
一歲無過百日 過百日者 同志共擯之 ○三十歲以前背誦 以後臨文講說
一 會日或値天雨 則當權停待晴 直月告于約正 更期日而會之
一 期大功未葬者 許不赴會
一 四孟朔日 旣赴約會 則難兼修禮見 當權宜停之
一 凡吉凶相助之事 本家告于直月 或其近居者 告于直月 或直月自知之 不必待告
一 直月稟于約正而定數 力有大小 分有厚薄 竝宜參量 亦須斟酌本家之勢
一 凡回文 次次相傳 各書時刻於其下 無或小滯 滯有犯約之過 終到之人 持以納于契會之曰 仍檢遞傳敏慢
一 雖已入約 而泛然隨參 無意振發 悠悠時日 無所進益者 聽其出約 或不能文 而有好善修行之實者 可以許入
一 入約之人 各自敦飭 讀書修行 雖學有淺深 方有高下 而要其志趣 必學古人 必正其義而不謀其利 必明其道而不計其功 勿汲汲於富貴 勿戚戚於貧賤 庶幾有儒者氣味節拍處 苟不能如此 已非吾輩中人 雖無約中之罰 亦何以冒昧隨參 以爲吾約羞哉 凡約中諸君 尙胥警焉 正誼明道者儒 計較利害者非儒
一 進德謹行之目 已盡於德業相勸之條 只要熟玩勉行而已 然吾同約之人 尤須激昂於子路義勇氣像 子路曰 願車馬衣輕裘 與朋友共 敝之而無憾 子曰 衣敝縕袍 與衣狐狢者 立而不恥者 其由也歟 超然脫灑於勢利 不以貧富動其心 然後可以消人欲而進天理矣 吾同約之人 盍相與勉之哉 周子曰 銖視軒冕 泥視富貴 學者須知此意 方不碌碌矣 周子非謂輕視貴人也 軒冕富貴 人所爭慕 而自道義觀之 曾不若乎銖泥 如富貴浮雲之意云爾 若有爵貴人 則亦達尊可敬 世間尙氣 後生或有偃蹇陵轢 自以爲高 殊非學者氣像 吾輩之中 豈有是哉
一 學者平時宴坐說話 稍有可觀 及見臨小利害 便爲所奪 精神都喪 手足盡露 此古今通患 夫讀書而爲儒 孰不欲求如古人 自後人觀之 其果能終始無愧 而得爲完人者實鮮 究厥所以 未有不由失步於利害之初岐 而竟至於顚沛而無可收拾處 雖情有輕重 敗有大小 其失其本心 而爲吾儒之羞惑則□也 嘗竊思之 一毫之失 千金之得 何足以動吾之胸中 而不能豎立 自棄至此 而終不能覺悟者 何邪 言之誠切痛心 預告吾約中諸君 須常加戒 毋見羊皮忘我琬琰 且古人謂能破千金 而失聲破釜 眞情所露 亦不在大 君子觀人之法 實寓於造次幾微之際 此又豈不嚴且可懼哉 唯常存此心於道義之中 直養無害 令本心浩然 發皆灑落 則庶幾可以自保矣 然此亦本非苟難 亦非別有方法 又不得不如是 吾約中諸君 旣以古人相期 何可不相勉焉邪
一 聖人之聖 賢人之賢 蓋非高遠異常如昇天梯空之爲 實人理當然如男耕女織職分常事 只緣人自不察 不能自修 知者旣鮮 行者尤鮮 擧世昏昏 濁浪滔滔 間或見有奮發願學之人 獨異於衆同之中 則競相指目 怪異齟齬 如新見蜀日越雪焉 夫豈知彼眞能爲吾之所當爲 而我實誤入狼狽 自彼人觀之 爲眞可笑可憐之甚乎 苟欲爲之 實能爲之 如不已焉 終有所到 如新生之木 毋傷其長 則必至參天 新種之稼 毋傷其養 則必至成熟 惟欲爲之心與不已之功 爲貴焉爾 是故 古人必言立志有爲 君子之所以爲君子 常人之所以爲常人 莫不由有志與無志判焉 伊尹初無任天下之志 則不過爲莘野之一耕夫 顔淵初無慕仲尼之志 則何由三月仁於陋巷之中乎 況吾同約之人 皆孟子所謂可以爲堯舜之人也 須各自憤之志 自力不已焉 則安知於吾黨之中 而亦有見囂囂之樂 不改之操乎 年固有高下之各異 質固有鈍敏之不齊 且不見武公之九十 曾子之質魯乎 所患 只欠抑戒之自警 三省之篤實焉爾 各從現今地頭 毋勞追悔於旣往 莫恨資稟之不及 唯當刻心自勵 百倍其功 脫落舊習 變化氣質 則今人何患不及古人乎 高可爲聖賢 下不失爲吉人善士 唯吾用力如何耳 不唯有以答受中以生之責 而參立於天地之間 抑內慰門戶父兄之所望 外副朋儕契約之本意 不亦快哉 不亦樂乎 願吾黨諸賢 思有以如是 而必有以如是 須先立志 以爲舜何人哉 有爲者若是焉 不勝拳拳相愛之至誠云爾

 

돌아가기

Copyright ⓒ 2004 국제퇴계학회 대구경북지부(한자박사 편) All rights reserved.